中国商家在亚马逊的占比:2024 年,研究机构 SmartScout Insight 的统计显示,在亚马逊商家数量最高的城市排名中,榜单前 20 里有 13 个是中国城市。其中深圳凭借 10.26 万的商家数量位列第一,这些商家在亚马逊的年收入总计高达 353 亿美元。除深圳外,上榜的还有厦门、郑州、成都等城市。自 2012 年亚马逊招募中国商家起,十余年间,众多中国跨境商家借此展开全球征程。
海外本土电商平台对中国商家的招募:
俄罗斯:俄罗斯本土电商平台 Yandex Market 开设了 “Finds from China” 商品专区,平台上超 70% 的俄罗斯公民倾向于购买中国生产的商品,如 3C 电子产品、家居用品以及服饰、鞋包等轻工业产品。该专区 1 月内测,截至 7 月已有超 200 个中国商家入驻,产生 100 万订单量并实现 5000 笔汇款,8 月 30 日正式开启在中国的全面招商。此外,Ozon 早在 2021 年就开始招募中国商家,并于 2022 年在深圳设立中国总部办公室,不断加大招募力度;Wildberries 也在今年年初开放内测,4 月正式官宣中国招商政策。
其他国家:7 月,德国电商巨头 Otto 集团旗下的 limango 宣布开放给中国第三方卖家入驻;9 月,英国本土跨境电商平台 Fruugo 重启在中国市场的招商;11 月,有 “法国京东” 之称的 Fnac Darty 正式开始邀请中国商家入驻。
中国商家拓展海外市场的原因及挑战:
原因:一方面,像亚马逊这类成熟的跨境平台红利期衰退,且管控愈发严格,如 2019 年以来的亚马逊封店潮影响了大量中国商家。另一方面,欧美关税政策变动,如美国可能取消小包裹免税政策,欧盟计划对中国跨境电商廉价商品征税等,促使中国商家寻求新的海外市场以降低风险。
挑战:跨境电商行业竞争和内卷加剧,商家们需面对寻找新蓝海与适应不同平台规则等问题。同时,海外本土电商平台虽处于发展早期,但也存在如物流、回款等方面的不确定性,中国商家需要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适应。
未来发展趋势:随着海外本土电商的崛起,中国商家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,但也需应对各种挑战。对于中国商家来说,入驻海外本土的电商渠道,不仅能减少风险,还能在离当地更近的渠道里,培养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信任。同时,一些海外本土电商平台也计划在中国创建集中式仓库,以缩短物流时效,提升回款效率,这将为中国商家的海外业务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。
Copyright © 2025. 备案号: 桂ICP备2025050845号-3 | 本商城由 广西铭岳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